目前分類:關子嶺的歷史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據文獻記載,舊時的關子嶺地區,真有如一幅畫。其形容是這樣的:

山谷盡是木造的日式溫泉屋,石砌的階梯,河岸兩側以竹橋相連,而不斷蒸騰的溫泉在接觸到冷空氣後,形成霧氣繚繞於山谷間,溪谷裡傳出出潺潺的流水聲,有如置身仙境般。”

舊時關子嶺  

(翻拍自大成殿內展示照片)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河大地震

1906年白河大地震,當時的店仔口街(今白河)聚落嚴重毀損,也讓日本政府在1907年決定興建兩項重大工程:

一是興建店仔口市場來恢復店仔口地區的繁榮;二是溫泉大路的建築,由店仔口到關子嶺溫泉的修築。

溫泉大路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訪談地方耆老毛春壽、吳文壁兩位先生,並由段淑云小姐協助,整理出兩位所描述的故事年代與主題。

歷史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關子嶺這麼多次,聽到許多關子嶺的老故事與人物,對於關子嶺這個名稱的由來,

倒是聽過不少個;前前後後加起來就至少有三個:

高子嶺-高聳入雲的山嶺

在群山之中的關子嶺緊鄰地勢平坦的嘉南平原,雖然旁邊擁有台南最高峰-大棟山,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嗎?香菇是關子嶺的特產之一!

由於關子嶺位居在大棟山和枕頭山之間,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也大,具備了香菇良好的生長氣候條件,因此關子嶺附近就有許多的香菇寮,主要集中在海拔較低的虎子山,和海拔較高的大棟山,一年四季都可生產。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子嶺溫泉的開發始於日本人覬覦大棟山周邊林產、石灰與人口歸順等不同理由,派遣由嘉義的日本步兵進行掃蕩討伐,而後無意中發現滾水溪河床邊有溫泉冒出,而逐漸慢慢將其建設為溫泉養療基地。

但是早期地區道路或交通條件不佳,為將山上林產(竹子、竹筍、林木…)、礦產能開發整理運往台南,故當時由日本人指揮當地人以人工搬運或牛車搬運方式,將大棟山周邊林產先集中至粗坑發貨場,在藉由卡車或五分車整裝載運至山下,因此初坑位置可以說是關子嶺地區最早的市集街區,也是老輩居民十分懷念兒時青春嬉戲與許多享受趣事(如小吃、冰店、茶棚、遊戲場…)的所在地。

備註:地方耆老(毛春壽、吳文壁)說明。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水廳  

大正3年(1914年)官營招待所「聽水廳」(於今關子嶺大旅社停車場,原來老街的終點)落成,此乃為總督佐久間佐馬太巡視島內發動民工興築上山道路和休養所而成,因近溪畔,流水淙淙,後人乃美化名為「聽水廳」。

昭和8年(1933年)日本皇族伏見宮殿下蒞臨,下榻聽水庵,嶺下溫泉掛滿燈籠,四周山區警衛遍布,嶺上居民均不能靠近,戒備森嚴。但也因其前來,關子嶺裝設了電燈路線(當時電力設施尚未普及,關子嶺許多老輩還常常將關子嶺的現代化進程與當時常整夜亮燈的情境,當作關子嶺當時比台南許多地方更進步的驕傲(當時已有小型水力發電機,利用水位差發電)。

聽水廳係一棟檜木所建的貴賓館,建築典雅古色古香,但不幸毀於民國53年的一一八白河大地震。據說聽水廳拆掉的木材被胡老先生(明園)以高於低標一萬多元的價格標得,並把這些檜木用來建造自家二樓的主體結構。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葉公園  

紅葉公園位置早期係因日本總督對於匿居在大棟山附近山區的抗日份子從嘉義調派日本步兵第五大隊進入地區討伐所選擇的地理戰略位置(因為可以觀看中埔、上嶺、白水溪沿線聚落動靜),後來平亂清界後為保護良民與山產資源,又於紅葉公園設置槍砲哨點,因其武器發射距離僅能驅離威嚇(大概目前三重溪、關嶺國小範圍)範圍有限,故官兵、居民甚至土匪都針對防護位置與管轄範圍都有默契與共識,故當時哨兵陣地被居民譏為「大槍尾」,因此「大槍尾」就成為目前紅葉公園的故舊地名。

後來日據時期中、後半段,因地方漸漸平靜(不再有土匪搶掠),才將兵哨周邊平台開發成一處露營區,因區域內有許多楓樹(已成年老樹)且日本人遍植植聖誕紅加以妝點,故後來取名紅葉公園,而紅葉公園之後也一直是台南地區中學學生畢業旅行必遊之地。只是很可惜50年代因為柚子頭溪氾濫,將關子嶺許多跨越橋都沖毀,且因當時物資缺乏故居民就地砍罰許多楓樹來建便橋,故目前紅葉公園就較少看見巨大楓樹。

備註:地方耆老(毛春壽、吳文壁)說明。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子嶺溫泉的開發始於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對於匿居在大棟山附近山區的抗日份子採取強硬的掃蕩政策,當時駐紮在嘉義的日本步兵第五大隊所屬的一個中隊奉命討伐,在今日的紅葉公園處紮營,無意中發現滾水溪(白水溪上游,津流貫溫泉老街的小溪流)河床邊有溫泉冒出。而後日本石油探勘大倉組的井田喜五郎先生在此建一臨時小屋泡洗溫泉以治療風濕,發現療效奇佳,關子嶺溫泉因此而聲名遠播,於是日本官方與民間日裔商人開始了對溫泉區開發建設,在完成聽水廳會館後,更是吸引日本總督、皇族都喜歡到此泡溫泉。

在日據時早期關子嶺(目前下嶺地區)原是駐軍兵哨,而後因發現溫泉漸漸變成日裔官兵與親族養療所在地(慢慢形成老街規模),而後為管理與保護山林墾殖良民,逐漸要求原散居淺山之台籍農戶需集中遷至關子嶺地區(即目前上嶺平台),也因此形成有趣的區隔,嶺下(現下溫泉)為日本人集中居住區域;嶺上(現上溫泉)則為被集中管理台灣人居住之處。

備註:地方耆老(毛春壽、吳文壁)說明。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子嶺溫泉於大正2年(1913年)由嘉義廳提撥公共衛生費,成立官營溫泉公共浴室,其空間分特等、上等、普通三個等級。

當時一般日本人於全台灣各地所建置的溫泉公共浴池皆僅允許日本人使用,唯有關子嶺溫泉區的公共浴池(上、中、下湯)中,規劃下湯允許台灣人(但仍須先洗浴清潔檢查後才放行可泡浴)使用,其乃是因為當地日本人將山上林產物資運送到白河交易需要在地台灣人的協助,故為籠絡當地人因而提供特殊福利。

備註:地方耆老(毛春壽、吳文壁)說明。

關子嶺溫泉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